如果你最近买西瓜的话,会发现三块钱一斤的大西瓜,不是来自云南,便是来自老挝。尽管如此,卖西瓜的摊贩仍然会告诉你,这个价格仍处在高位。事实上,纠结于银川经济发展如何增强后劲的问题,其实归根到底是如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。那么,从一个老挝的西瓜价格,如何决定银川的第三产业呢?
经过“五一”小长假的洗礼,银川的城市服务业接受了一次考验,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,银川需要更大的接纳能力,才能应对逐渐提升的外地游客需求。而阻碍外地游客生成良好用户体验的因素,不仅是宾馆够不够用,档次够不够合适。更有本地物价带来的干扰。正如很多外地游客所言,“银川的东西真心不便宜”。
三块钱一斤的南方西瓜,足以说明物流成本本身并不能完全决定输入型商品的价格。所以,经常遭遇输入型通胀的银川,确实要在商贸等流通领域下下功夫。
上周,横跨冬春两季的政府限价菜投放正式结束。过了青黄不接的时期,银川自然会经历不是太严重的输入性通胀,而这些成本往往是大量鲜果瓜菜上市后带来的降价,其中更多的运输成本和流通领域成本,却仍然未按季节进行调整。事实上,这正是外地游客,乃至本地市民所感受的真正原因。
从政府限价菜与传统菜市场两块三块,甚至更多的差价上看,除了政府补贴的因素外,流通领域的成本仍有较多水分。但想要挤出这些水分,不仅销售终端需要解决,更有多次贩卖加价的问题需要应对。
很多人都认为,这件事情应当让市场的无形之手去调控。然而,哪怕是真正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,都不敢如此说,也就说明涉及民生的问题,更需要政府在制度设计上进行重点考虑。
比如降低销售终端的税费,在特殊时期对必要菜品进行临时限价,减免相关税费和经营成本等。而这些综合措施之下,受惠的不仅有普通的市民,更有千千万万依靠第三产业生存的人。
更便宜的菜价不仅可以降低餐饮业的成本,更能提升其利润率,对吸引更多就业者有积极的好处。而在足够的利润空间之下,相关第三产业也有了足够的迂回空间,可以进行更多的产业升级和资金储备。
同时,相对较低的流通成本,也使得创业者的生存概率大大提高。作为一个长期为创业者塑造优质环境的城市,银川几乎没有第二种选择。而这样的改变,终归可以让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第三产业小微企业冒出来,而那个时候,一些基于城市互联网的新兴业态,才有了基础的盈利空间。
总之,银川自给自足的能力有限,所以更容易受流通环节的成本影响,但这种影响很容易把接下来的商业业态放大。所以,真正促进银川经济的发展后劲,第三产业发展是第一选择,而降低第三产业的经营成本,则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。
皇甫世俊 来源:新民网